对于高机市场的未来发展,高空作业专业人士表示:“我个人认为,中国市场现在存在瓶颈。对于2025年,我不能肯定,可能只是略有下降,到2027年触底。2027年后,市场将变得更加稳定,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大幅增长,而是趋于稳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人均高空作业设备保有量仅为3.18台/万人,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十国的23.25台/万人和9.2台/万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高机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相较于国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机租赁市场较为成熟,需求稳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对高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当下,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新战场,高机应用场景逐渐从传统建筑领域向新能源(光伏、风电)、仓储物流、市政维护等场景加速渗透,仅光伏安装需求预计未来3年将贡献20%新增量。随着国内对于高空作业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对于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日益重视,高机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入局者而言,未来决胜关键不仅是产能与价格,更是智能化生态构建与全球化布局能力。
2025年的高机市场,已从“拼规模”转向“拼效率”,短期阵痛难免,但新能源基建、仓储物流、市政维护等新兴场景仍存在增量空间。寒冬之下,唯有摆脱低水平价格战、构建差异化能力的企业,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