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行业监管的加强,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进入了规范发展新阶段。下面我们将从租赁商的生存状态出发,探讨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租赁商生存状态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从2015年的约1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25.6%。
2023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的保有量达到52.5万台,较2020年增长了5.8倍。预计到2025年,设备保有量将达到92.7万台。
租赁商数量激增
大多数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商在2016年前后起步,经过短短不到十年的迅猛发展,其数量已从2015年的约200家激增至2023年的约2780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尽管低于保有量的年复合增长率9%,但增长速度依然显著)。预计到2025年,租赁商数量将突破三千家大关。
竞争格局分化
目前,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竞争格局,市场主要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占据。
租赁模式多样化成为市场竞争格局中的一大特点,除了传统的设备租赁外,融资租赁、套餐式租赁等新型租赁模式逐渐兴起,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尽管头部租赁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当前市场上微型(百台左右的夫妻店)、小型(300台左右)以及中型(千台左右)的租赁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2016年相比,小微型租赁商的数量占比不仅未减,反而有所增加。
增量市场的高机租赁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为小微型租赁商提供了立足市场的机会。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中大型乃至超大型租赁商因缺乏品牌效应和客户粘度而面临挑战。
市场供需变化
步入2025年,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面临一定的供需压力。一方面,销量增速下滑,2024年累计销售升降工作平台179867台,同比下降12.88%;2025年1月销售各类升降工作平台10538台,同比下降37.1%。另一方面,设备保有量持续增长,导致供过于求的压力逐渐显现。
出租率指数和租金价格指数双双下行,进一步加剧了租赁商的经营压力。2025年1月升降工作平台出租率指数为431点,环比下降29.9%,同比下降27.7%;租金价格指数继续下行,环比下降2.0%。
二、未来发展路径
拓展新兴市场
相较于国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较为成熟,需求稳定;而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国内租赁商可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出口或设立海外子公司等方式,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新战场。未来,租赁商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以满足客户对安全性、高效性、环保性的需求。
例如,开发新能源驱动的高空作业平台,提高设备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等。
加强品牌建设与客户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建设已成为租赁商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租赁商需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支持,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提供设备租赁、施工安装、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专属的租赁方案等。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租赁商需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通过优化设备配置、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与建筑行业、物流行业等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但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租赁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与客户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